我院徐凱教授領銜的團隊榮獲江蘇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2019年5月10日,江蘇省委、省政府在南京召開全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省長吳政隆出席大會。江蘇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省委秘書長樊金龍主持大會,副省長馬秋林宣讀了《省政府關于2018年度江蘇省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
徐州醫(yī)科大學影像學院院長,我院副院長、醫(yī)學影像中心學科帶頭人徐凱教授領銜的團隊(李菁菁、韓翠平、許倩、代岳)以《基于分子影像的腫瘤靶向研究》榮獲2018年度江蘇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這是我院在科技創(chuàng)新上的又一重大突破。此前,徐凱教授還榮膺徐州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江蘇醫(yī)學科技獎二等獎。
近年來,徐凱教授帶領團隊及時跟蹤醫(yī)學發(fā)展新動向,充分利用現(xiàn)有醫(yī)學資源,特別是利用PET/CT全身葡萄糖代謝顯像,結合先進的分子生物學技術,進行邊緣學科的研究。對肺癌、胃癌等常見惡性腫瘤進行了影像學與基因的相關研究。特別是對肺癌的影像學表現(xiàn)的分子生物學基礎研究(如P53基因突變、DNA含量改變、葡萄糖代謝等)達到國內先進水平。承擔國家自然基金、省科技廳、省衛(wèi)生廳、省教育廳、市科技局課題多項,發(fā)表SCI論文30余篇。
獲獎項目:磁共振多模態(tài)分子影像的腫瘤靶向研究
項目簡介:“診斷要早、治療要精、監(jiān)測要準”是腫瘤診斷和治療的目標和研究方向。分子影像技術利用與疾病特異性靶點相結合的分子探針作為成像的示蹤劑,有望將傳統(tǒng)的非特異性物理成像轉變?yōu)樘禺愋苑肿映上瘢瑫r獲得被檢對象的解剖及生物學信息,可為腫瘤早期診療提供一種新的研究和檢查方法。本課題組在2010年-2016年期間,圍繞分子成像納米探針靈敏性、靶向性、功能性和生物安全性的改善等方面開展了系列研究。采用納米材料構建新型腫瘤靶向分子探針,利用光學成像、磁共振成像及多模態(tài)成像等技術進行腫瘤相關分子和細胞的體內、外檢測與成像。在開發(fā)與制備新型納米材料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設計和應用了多功能腫瘤分子成像納米探針,為實現(xiàn)在分子水平上對腫瘤進行早期診斷并實現(xiàn)精準治療建立了研究基礎。
本項目發(fā)表論文23篇,其中20篇主要論文中SCI 17篇(6篇IF>5,7篇IF>3,IF總計74.938,他引207次,單篇被引用最高次數71次),申請國家發(fā)明專利4項,授權1項。項目實施期間,先后在國際、國內學術會議上交流12次。主要完成人李菁菁獲2016年度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科教強衛(wèi)工程”青年醫(yī)學人才、第十四批“六大人才高峰”高層次人才,主要完成人韓翠平獲2016年度江蘇高校“青藍工程”優(yōu)秀青年骨干教師、“科教強衛(wèi)工程”青年醫(yī)學人才。指導國家級大學生創(chuàng)新訓練計劃項目6項;培養(yǎng)博士后2名,均獲得中國博士后基金及中國博士后基金特別資助;碩士研究生19名,其中7人獲國家獎學金;本科畢業(yè)設計19名,獲江蘇省普通高等學校本??苾?yōu)秀畢業(yè)論文三等獎3項、優(yōu)秀團隊1項。在本項目的基礎上,相繼獲得了9項國家級課題、4項省部委課題和4項市廳級課題資助,累計科研經費399萬元。
(黨委宣傳部)
圖1.以氧化釓和適配體功能化銀納米簇為基礎的多模態(tài)分子成像納米探針用于腫瘤細胞的熒光-MRI成像。
圖2.基于碳量子點的卵巢癌腫瘤細胞及活體光-MRI 雙功能成像
圖3. 基于適配體功能化銀納米簇的腫瘤細胞內mRNA熒光成像檢測示意圖(上);HeLa細胞和NIH-3T3細胞分別與cTK1-NC Sgc8c-L5T穩(wěn)定銀納米簇和mutated cTK1-NC Sgc8c-L5T穩(wěn)定銀納米簇作用后的激光共聚焦掃描圖像(下)
圖4.熒光碳點的合成及對Fe3+和去鐵鐵蛋白(Apo)的檢測與成像
圖5.谷胱甘肽響應的可激活磁共振分子成像納米探針構建及對786-0腎癌細胞的靶向MR成像
圖6. GO/BSA-Gd2O3/AS1411-DOX診療一體化納米復合物的構建及對腎癌細胞的特異性生長抑制及靶向MRI
掃一掃 手機端瀏覽